bestbitcoinsiteinusa
.jpg)
美债收益率突破前高。
美债收益率的涨势依然非常凶猛。
其中, 美国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 攀升至1.674%,突破前期高点1.625%。
黄金多头仍面临 阻碍。
由于上周美元指数 小幅下跌,黄金周线则结束三连阴,目前交投于1720美元上方。
虽然金价小幅 上涨,但是多头仍然面临阻碍。
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刺激法案,疫苗推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美联储不担心通胀上升 势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创 新高,提高了持有无息 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
白银 迎来上涨。
白银上周也迎来了小幅上涨,虽然盘中一度下破 25美元,不过之后震荡走高,目前银价徘徊于25美元上方。
欧元小幅攀升。
刚刚过去的一周,欧元兑美元上涨了30多点,不过盘中一度创下去年11月下旬以来新低至1.1835。
上周, 欧洲央行表示,为了支撑经济复苏,欧洲央行将加快印钞步伐,以防止债券收益率上升。
有分析师表示,欧洲的前景让很多人失望,对欧元区的预期仍然受到新冠 疫情的困扰。
英镑依旧强势。
英镑兑美元上周上涨了60多点,结束了前两周的回调势头。
英镑之前走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债收益率上涨推升了美元。
而带动英镑上涨的因素,包括英国施打疫苗的进度,以及放宽封锁措施的计划,还有对英国央行实施负利率的预期降温。
全球市场对通胀关注度不断上升 《21世纪》:近期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通胀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剧。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明: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问题,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全球有效 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
因此,尽管在2008年之后,以发达 国家为主的全球央行不断地进行货币宽松,对全球经济进行刺激,但是实际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发现通胀反而是越来越低的,甚至有些国家进入长期的低通胀,甚至负通胀,所以对应地进入了一个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
那么疫情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胀的压力在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国家陷入了疫情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 控制疫情。
但是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需求受到影响,比如 出行需求,旅游、商务出行等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需求被暂时地压抑。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整体得到有效的控制,需求实际上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回升。
同时,去年以来,全球的主要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 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力的刺激政策。
比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号称是无限量QE(量化宽松)的政策,这种货币宽松的力度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力度还要强得多。
因此,一方面是疫情对于需求的冲击是一次性的,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大家的这种正常的生活需求本身就有一个集中式的爆发和回补。
另一方面,在全球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的背景之下,需求本身也有一个扩张。
综上,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需求并不差,而且今年以来实际上需求还是比较强的。
从 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于供给的冲击反而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不是说今天疫情得到控制,明天就可以开工生产,特别是在现在全球整个 产业链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任何生产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产的一个过程。
今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疫情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不均衡。
有的国家控制得比较好,比如去年我们国家是疫情得到最先控制的,今年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初步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来看,以印度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而疫情有加剧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疫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
《21世纪》:印度其实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么此次印度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是否有影响? 明明: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因此印度的疫情使得整个产业链受到了扰动。
我提出一点,疫情对于供给的扰动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
而且,这两年可能还有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
此外,一些企业的产业链实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布置和安排,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芯片的短缺等问题都对供给形成了扰动。
我们看到目前的一个情况,就是在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和疫情前过去10年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
虽然刚才我们说一些中长期压制需求的因素,如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收入格局问题,短期都得不到解决,但是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出现了变化。
所以,现在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格局。
这实际上是推升全球通胀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预期,也是对于我们理解目前通胀的讨论的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
资金流向:美股 加速 流入,货币基金流入激增。
一周,债市持续流入,股市及 货币市场基金加速流入,货币市场基金更为明显;分市场看,美国及欧洲股市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和日本流入有所放缓。
基本面与政策:美国 4月核心PCE同比创 1992年以来新高。
4月美国核心PCE 物价指数同比创1992年以来新高;此外,伴随4月新屋价格的抬升,美国4月新建住房销售环比较3月下跌5.9%且不及预期。
盈利方面,当前Factset统计标普500指数2021年EPS一致预期 同比增长35.7%,持续上修。
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6%,创2008年以来最快增速, 耐用品及非耐用品最为明显 预期管理初见成效 在多位海外 对冲基金经理看来,随着 人民币 汇率连跌4天,央行相关调控举措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记者获悉,过去三个交易日众多海外对冲基金纷纷迅速调整 人民币汇率投资策略——再度将人民币汇率交易与美元指数高度“负相关”,不再无视美元波动一味买涨人民币汇率。
不过,在押注人民币中长期 升值方面,这些对冲基金依然立场坚定。
很多对冲基金依旧保留着期限在6个月、执行价格在6.3上方的看涨人民币期权衍生品头寸。
究其原因,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全球疫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令中国外贸高景气度依旧、美元持续疲软都令他们相信人民币长期升值基础依然稳固,只是升值节奏将趋缓。
在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看来,对冲基金的态度转变,对遏制 热钱流入起着不小的威慑作用。
此前人民币快速升值期间,不少热钱已悄然潜入,计划动用5-10倍杠杆大举买涨人民币汇率谋利,如今越来越多对冲基金不再押注人民币短期快速上涨,这些热钱倍感“孤掌难鸣”,纷纷铩羽离场。
一位正在加仓人民币资产的海外大型 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随着人民币预期趋稳,他们的汇率 风险对冲操作压力也随之骤降。
“在此前人民币快速升值期间,我们担心人民币汇率或出现剧烈波动,不得不加大汇率风险对冲操作避险,无形间牺牲了人民币 资产配置的部分回报。
”他告诉记者。
随着汇率预期趋稳,他们内部正在讨论不再开展汇率风险对冲操作,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回报率。
毕竟,多数海外大型资管机构鉴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与美元贬值压力犹存,依然看好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步升值,在加仓人民币资产同时加大汇率风险对冲操作反而显得“多此一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显著,越来越多国际大型资管机构正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
近日俄罗斯财长西卢安诺夫明确表示,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将撤出美元资产,将转而投资欧元(1.2129,0.0002,0.02%)、人民币和黄金资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手机MT4平台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